三个“倍增”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典范 让百万“后浪”尽情奔涌苏州
青年发展型城市文化体验主题空间联动周边美术馆、文化馆、名人馆等,助力提升青年文化艺术素养;青年发展型城市技能提升主题空间辐射周边各类烘焙、苏作手工、茶艺、电竞等载体,构建青年发展综合服务体;太湖科学城国际青年创新社区委托国内一线运营商对现有住房实施高标准规划改造及管理,为青年人才提供宜居宜业环境……今年5月5日,全省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在苏州举办,透过一个个各具特色的观摩点位,一幅“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现实图景呈现在人们眼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根据“七普”数据,苏州青年人口为427.5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33.54%,占比高于全国、全省;苏州近年来人口一直呈现净流入态势,流入人口中青年人群占比达76%以上。青年群体已成为影响苏州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更好地发挥青年建功新时代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是苏州提升城市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022年6月,苏州市与下辖的张家港市分别获批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和县域试点,成为全国少数“双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双试点”城市。以此为契机,苏州锚定“让青年生活在苏州幸福倍增”“让青年创业在苏州希望倍增”“让青年休闲在苏州惬意倍增”三大目标,因地制宜探索构建高标准青年服务体系,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提升城市环境对青年的“友好度”。
“女儿能康复,我心里悬着的一块大石头就落地了!”看着7岁的女儿琪琪逐渐恢复同龄人的朝气与活力,从陕西来苏州务工的聂红波眼里再次有了光。今年3月,在苏州外来务工子女“蒲公英计划”的帮助下,患多项先天心脏结构畸形的琪琪几乎“零自费”接受治疗、重获“心”生。
苏州坚持把“面向所有人、为了所有人”的理念融入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以“一盘棋”思维出台《苏州青年发展出行友好支持体系》《苏州市支持青年人才发展若干措施》《苏州支持新业态新就业青年群体发展“暖新十二条”》等30余项服务政策,关心保障青年人才、新业态新就业青年群体、外来务工人员等。面向无房青年提供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的小户型住房、开设各类青年交通出行专线、打造一批青年品质消费体验载体等,让青年生活更有盼头;提供不少于1000套人才公寓给青年人才居住、推出新业态新就业青年群体定制专属优惠型保障计划、实施苏州外来务工子女“蒲公英计划”等,让青年发展更有奔头。这些政策文件从不同维度协同发力,筑牢苏州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基石。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苏州不只关注青年本身的发展,也注重其子女、父母、配偶等家庭成员的发展,加强同儿童友好城市、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等战略发展规划相结合,构建满足全龄需求的青年发展型服务体系。“我们是双职工家庭,以前一到暑假,照顾孩子就成了大问题。去年苏州推出免费公益暑托班,帮了咱大忙!”眼瞅着还有一个多月就要放暑假了,家住姑苏区白洋湾街道的戴雯开始关注今年暑托班相关信息。就在去年,苏州创新采用“集中式课程化、分布式活动类、嵌入式行业性”相结合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开设1355个爱心公益暑托班,服务青少年超23万人次,有效缓解青年职工家庭“暑期孩子没人看护”的痛点。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提高青年的获得感至关重要。为了全面掌握青年所盼所需,苏州在全国首创青年发展型城市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动态监测和科学评估,助力深挖青年成长特点规律、研判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政策,与时俱进为青年“解忧”。
经过近一年探索实践,苏州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渐入佳境。“当前,苏州城市青年发展规划工作机制不断健全,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得到社会广泛认同,青年发展型城市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完善,城市青年发展政策更具体、更普惠,青年投身城市发展的主动性和贡献度明显提升,具有苏州特色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路径基本成形。”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中央团校科研与智库部主任、二级教授廉思说。
与此同时,苏州也清醒认识到,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程,必须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坚持不懈推动各项工作更进一步。3月11日,苏州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2023年重点项目公布,涵盖新增青年人才公寓等18项内容,持续优化青年发展环境;4月2日,苏州青少年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吸收全省青年工作领域专家学者,夯实服务青少年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4月27日,吴江区联合上海青浦区、浙江嘉善县发布40余个长三角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共享空间,为青年拓展文化体验、研学探索、休闲旅游、婚恋交友等活动载体……今年以来,苏州各地各部门积极调动优势资源,接连“上新”一系列惠及青年的硬核举措,既“真金白银”办实事,又“真情实意”优服务,打出立标杆、提标准“组合拳”,加速让城市“年轻态”、让青年“更出彩”。
共青团苏州市委书记方芳表示,踏上新征程,苏州将继续以全国试点工作为抓手,打造激发青年“首创”意愿的好环境,做优施展青年“首创”才干的大舞台,坚持“市区联动、一体推进”原则,推动职能部门及全市青年增强对试点建设的感知度和认可度,实现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新华日报记者 周成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