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的舜帝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旅游文化示范地。舜帝陵庙景区规模宏大,整个景区分舜帝广场、舜帝公园、舜帝大道、舜帝陵庙四大部分。观赏了舜帝陵外围景观和敤首祠后,我们来到了舜帝陵庙,舜帝陵庙包括了舜帝陵冢、陵庙和皇城,整个陵区坐北向南,其中舜帝陵冢启于大禹时期,舜帝陵庙始建于唐开元26年(738年),是景区内建造最早、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文物古迹。
走过舜帝抚琴像,其背后就是舜帝陵的外城,也叫神道入口,这是个半圆形的“古柏广场”,是大型的祭祀活动的地方。这里有两组千年古柏,相传是大禹亲手为舜帝所种植,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其中一组为“活柏抱死柏”,明朝地方志称它为“连理柏”,它们相互依偎,就像一对夫妻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于是当地老百姓给它们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夫妻柏”。
(相关资料图)
另一组被称为“龙柏”,树形状如神龙,根部又像一把龙椅,座基、扶手、靠背、脚蹬各具其形。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光武帝刘秀避难于此,因刘秀是东汉开国之君,因此得名“龙柏”,是千年舜帝陵庙的“活化石”,河东文化的历史见证。
在古柏近旁还有一组“子孙柏”,是千年古柏所衍生,这些柏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寓意子孙福运绵长,代代兴盛。据记载,原来舜帝陵内古柏林立,数十围粗的大柏树就有五十余棵,这些柏树“肃深古茂,几千年物”,在此“护帝陵,表圣迹”。但自明代以来,为筹款修庙,砍树买钱,再加上天灾人祸,对柏树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保护现存的古柏,刻不容缓。
走过“古柏广场”,来到陵庙的神道。代表皇权仪卫象征的石像生列于神道二边。舜帝陵的石像生大部分是各地搜集而来,雕刻手法各异,石兽、石马、石人两两相对,神态肃穆,让帝王的威仪毕现。
沿神道即可前去拜谒舜帝陵。舜陵建于大禹时,而庙则建于唐开元年间。从古柏广场到仪门(又称山门)共设有四十九级台阶,四十九级台阶喻意着舜帝在位四十九年。陵庙仪门是拜谒舜帝陵庙的第一道大门,这是一座仿清重檐歇山顶式的两层建筑,门上挂“有虞帝帝陵”匾额,为明万历进士邢其任所书。东西对设盘龙砖雕影壁,前后花板刻有“三星高照、富贵平安”等吉祥图案。
山门上有二副对联,分别是:“此是鸣条岗,春露秋霜怀复旦;谩言苍梧驾,尧天舜日睹重华”;“山悬丽日日照纵横八万里;门纳德风风行上下五千年”这二副对联表达了人们对舜帝的怀念,对他的道德风范的敬仰。
进入山门可以登楼览胜景,擂平安鼓,报平安福。两层楼的山是舜帝陵的最高建筑,登上仪门可尽览景区全景,将陵园、皇城尽收眼底,还可遥望盐池、远眺涑水孤峰。
穿过山门就是陵园,陵园南北长200米,东西宽200米,占地60余亩。行百余步,进陵庙大门,在中轴线上座落着甬道、月台、献殿、亭厅以及舜帝陵冢。
月台建在1.12米的台基之上,月台栏板两边雕刻了一百幅中国古代孝子的故事,称为《百孝图》。月台是每年祭祀舜帝的活动场所。月台中央放置的铜香炉长4.2米,象征着四千两百多年来中华儿女永远怀念舜帝,高112厘米象征舜帝高寿112岁。
月台之后的建筑是献殿,献殿为元代悬山顶式建筑,是祭祀的场所。前檐通梁长17.4米,由一根完整的古杨木搭建,古今罕见。穿过献殿便是享厅(供奉祖宗、祭祀神灵的厅堂),享厅为清代建筑。厅前牌匾“陟方之所”是雍正元年安邑知县车敏来所提,意思是舜帝升天的地方。
穿过享厅,便见到砖砌的方形墓冢,陵高3米,周围51米。陵前有二尊石像生守护,陵冢上槐柏交翠,郁郁葱葱,整座陵冢庄重肃穆。
皇城,绕陵北行约三十米,即是皇城。皇城,又名离乐城。进拱形城门,内以戏楼、卷棚、献殿、正殿、寝宫为中轴线,东西两侧配以廊房及钟、鼓二楼,构造布局严谨,左右对称。主建筑正殿,建造于台基之上,重檐歇山顶,斗拱五铺作,面阔五间,进深五椽。殿内泥塑的舜帝坐像,头戴冕旒,身着衮服,神态庄严,栩栩如生。
正殿之后,原建寝宫三楹,内塑娥皇、女英像,昔已毁于战火。陵庙东南,旧时曾建大云寺,为守陵僧侣居住,亦称“守陵寺”,解放初被拆毁。
整个陵区威严、肃穆,王陵气势尽显。舜帝陵景区是个集历史、文化、美学、园林、休闲、建筑工艺等丰富文化内涵为一体的大型园陵,是人们寻根祭祖、陶冶情操、修身健体、休闲娱乐的佳境圣地。
标签: